今天下午協助做大學階段創業的諮詢,也藉機反省自己的創業路,走了兩年的創業之路,到了今年才搞清楚財務,包括成本結構、合約條款、付款條件、估價單寫法和營收規劃。
今天看到好幾個創業項目,或許都是草創,所以尚未有明確的成本營收概念,我就迫不及待,為她們盤點計算機
1. 計算成本:
1.1 設定第一階段要做完的事情
1.2 根據這些事情,計畫該有的部門別
1.3 計算每個部門應有的人數
1.4 先用4萬乘上人數,獲得總薪資
1.5 總薪資乘上2 ,約略成為每月的成本
2 計算營收
2.1 用 Facebook audience insight 來計算總市場規模
2.2 計算要多少人付多少錢,才能不賠錢
2.3 分為高價少客戶和低價多客戶兩個版本,根據這兩個版本,考慮轉換率。
於是,就能約略有更踏實的創業感。
經過這個算法,就會發現,很多項目會注定賺不到錢,那我們就不要浪費時間了。
這用在個人成長也是一樣,你先計算你以後想過的生活,需要多少成本,例如買手機、公寓租金等等。
然後找找薪資待遇,看看哪個工作能給你這樣的待遇,接著,就努力培養自己,讓自己能獲得該份工作的初階版,然後力爭上游。
這樣,就能想得更清楚
當然,人生要計算,也要浪漫。